武邑县地处东经115度45-116度08,北纬37度37-38度00之间,东西最宽27公里,南北最长42.5公里,总面积830.1平方公里。县境位于河北省东南部,衡水市东北部,东邻阜城、景县,西接衡水市、深州市,南与枣强县接壤,北与武强县毗连,东北接泊头市。县人民政府驻地武邑县城居县境中心,位于省会石家庄市正东偏南,相距129公里。首都北京正南偏西,相距270公里。 武邑县境内为冲积平原,地势低洼盐碱,素有“武邑一片大碱场”之谚。由于境内地势低洼,过境河流较多,又多遭洪涝灾害。旧志有“平地水深丈余,房屋倒塌,民多溺死”,“大雨淹禾,蛤蟆呜于树上”之记载。洪水沥涝年份十年辄迂五六,一般减收50%以上,重则颗粒无收。再则,境内属暖湿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,一般年份多春旱秋旱,有时春旱连夏旱,全年颗粒无收。 新中国建立之后,武邑县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,经过土地改革,进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,消灭了剥削制度,为改变生产条件,治理旱涝碱三大灾害,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1964年以来,在开挖滏阳新河,滏东排河、东鲁河、龙治河、亭子河、十字河的同时开挖解渗排涝支渠25条。同时,大力兴修灌溉设施,1960年引来石(家庄)─(天)津渠水,滏阳河西5万亩良田获灌溉之利,70年代又建成杨庄、王庄、徐沙村蓄水闸,开挖刘─云、江─河、团结、东风等引水干渠,使滏阳河东8万亩良田收灌溉之益。60年代以来,大力开发地下浅层、深层淡水,累计打深浅井1万余眼,井灌面积38.7万亩。农业改革以来,增施化肥、桔杆还田、土壤肥力大有提高。加之优种推广,合理密植,产量成倍增长,多数农户温饱有余。目前,全县上下齐努力,发展高效农业,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增加农民收,全县人民正向小康迈进。 第一产业:九八年完成产值42869万元,比九七年增长7.8%; 第二产业:九八年完成产值77173万元,比九七年增长16.1%。 第三产业:九八年完成36601万元产值,比九七年增长14.5%。 改革开放以来,为繁荣经济,方便买卖,于1986年开始投资建设固定市场,同年4月在县城西北侧建成“兴隆市场”,总面积1500平方米,安排门店50户,流动摊点200个;同年7月,在县城南十字街西南建成“蔬菜市场”总面积1200平方米,安排门店20户,流动摊点150个;1992年在县城建设了综合性购物市场富达市场,占地28公顷,投资1800万元,可安排1300个摊位,西侧为仿古式门店,建筑面积27700平方米,可安排145户,市场西北还建有总面积15公顷的水上公园,市场与公园联结在一起,成为融购物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。1992年在清凉店建设了一处占地100多亩的武邑县建筑材料专业市场。